吃鰹魚組織胺中毒症狀特別 毒物醫:青皮紅肉魚較常見

吃鰹魚組織胺中毒症狀特別 毒物醫:青皮紅肉魚較常見

臺北榮總職業醫學與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,鰹魚、鯖魚、鮪魚等靖魚科,有別於其他魚類,較容易發生組織胺中毒,呼籲民衆吃魚,一定要注意魚的新鮮度。本報資料照片

桃園觀音某工廠,昨有12名移工吃了炸鰹魚便當後上吐下瀉,緊急送醫,桃園市衛生局到場稽查,檢驗發現炸鰹魚的組織胺超標近12倍,此爲食物中毒事件。毒物科醫師表示,組織胺中毒在國內並不少見,常見於鰹魚、鯖魚、鮪魚等靖魚科魚類,這類「青皮紅肉」的魚類需特別注意,民衆烹調時,應多注意魚的新鮮度,避免食物中毒。

臺北榮總職業醫學與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,鰹魚、鯖魚、鮪魚等靖魚科,有別於其他魚類,體內含有較多的組織氨基酸,當魚肉逐漸腐敗、孳生細菌後,組織氨基酸就會轉變爲組織胺、腐胺、屍胺等,一旦吃下肚,就容易引發組織胺中毒,此類中毒於國內並不少見,常見於集體中毒事件。

「組織胺中毒症狀與一般中毒症狀,有着很大的不同。」楊振昌指,一般食物中毒症狀,多爲上吐下瀉,而組織胺中毒則還包括神經中毒症狀,如皮膚癢、臉潮紅、嘴巴麻、頭昏、發燒等神經症狀,提醒民衆如果食用鰹魚、鯖魚、鮪魚後,若出現不適症狀,應儘速就醫。

楊振昌說,組織胺中毒致死率不高,但中毒不適症狀很不舒服,病人中毒送醫後,經抗組織胺藥物治療即可痊癒。

楊振昌表示,一般民衆買魚後,如果當天沒有吃,常會放進冰箱冷凍庫,要吃時,再把魚拿出來解凍,但在解凍的過程,往往時間較久,很容易孳生細菌,呼籲民衆食用鰹魚、鯖魚、鮪魚等,一定要注意魚的新鮮度,並儘快烹調。

唐鳳開課了 要在YouTube上開全民AI通識課程

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現驚喜 推「航海王」搶攻暑期人潮

總裁強娶,女人,要定你

斥资6240万重整花莲客家文化园区 打造多元共融休闲场域

音樂大師喜多郎又要來啦!首度高雄開演「給觀眾驚喜」